你的位置:《语数外学习》杂志社官方网站 >> 本刊动态 >> 其它 >> 详细内容

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民俗文化教育

收藏 打印 举报 来源: www.yushuwaixuexi.com   发布者:语数外学习杂志社
热度0票  浏览61次 时间:2018年5月23日 10:53

摘要:随着素质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不仅仅需要学生掌握文章的字词内容,同时还应该对相关的民俗文化进行涉猎,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丰富其知识储备。本文主要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民俗文化教育方法展开探究,希望能够起到一些积极的参考作用。《语数外学习》杂志社官方网站Y]T3kz4Vc

关键词:高中语文 民俗文化 教育方法 探究《语数外学习》杂志社官方网站%Q#`#U:Pl(X-d

在中国文化中,民俗文化可以说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存在。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关于民俗文化内容的文章比比皆是,所以教师依据教学材料,拓展学生的民俗文化认识,不仅仅能够深化教学主题,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语文学习认识,帮助其奠定扎实的文学功底。当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摆脱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学习心理,从深刻教育的层面入手,尽可能完善这方面的教学思想,这对素质教学的拓展也是大有帮助。

3M3LFY"L6eD0

1.以民俗文化讲解风土人情

:@F4a ]~0

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将民俗文化设定为教学的主体,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借助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对风土人情的内容展开理解,这样既能够掌握住作者创作的切入点,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开拓学生的眼界,帮助他们更为深入的理解文章内容。

8r;\.px |Ue0

例如在对沈从文先生的《边城》进行学习时,开篇立意,教师应该从文章题目的设定上说明,所谓“边城”也即是作者从时间、文化上考虑,“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并且,这部作品的创作意图,正是沈从文先生在体会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和城里人“庸俗小气自私市侩”的风气之后,对其故乡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淳朴民风的怀念,那么要想让学生对文章内容展开全方位的理解,那么就需要把握所描写地方的民俗文化。首先,教师不妨利用多媒体教学材料,帮助学生对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进行认识,可以是相关的记录短片,也可以是一些图片,让大家了解作者笔下的建筑风格、自然风光,对其民俗文化发展竖立一个基本性的认识;其次,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讲解文章中的“地方语言”、“对歌传统”等内容,将“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从民俗文化的角度进行贯彻。《语数外学习》杂志社官方网站z8d!h&fK:G!?&A/S

2.以民俗文化疏通文章线索

.n DC{"i%M0

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疏通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线,也是教师教学的一项关键性任务。借助民俗文化内容,可以让学生归纳作者的创作意图,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掌握文章思想,达到多元化的学习目的,这对整个教学节奏的推动也有着极为关键的意义。

1w9Ki'C Jt0

例如在对鲁迅先生的《祝福》进行学习时,之前有些教师的认识过于主观化,将文章简单定性为是旧社会阶级压迫问题,将封建势力认定为是悲剧的根本,这种认识过于片面化。借助民俗文化内容,可以帮助大家重新对文章思想进行认识。比如对于文章中的“鲁四爷”,其是封建陋习的维护者、信仰者,并非封建制度的创造者,从本质上来说,其和“柳妈”这些底层人物并无太大区别,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针对祥林嫂的悲惨命运,要从民俗文化的层次进行分析,不能将被悲剧简单归咎都某个人,或者是某几个人的身上,应该建立全局化的视野,将民俗文化中丑陋的一面,作为疏通文章线索的关键,让大家对“祥林嫂”所处的那个时代,进行深入的反思。《语数外学习》杂志社官方网站6d?t ded\ Ea

3.以民俗文化作为课堂点缀

g:F%_#e5G |,z\9I0

在学习过程中,可能由于高中阶段快节奏的学习情况,不少教师忽略了文章中有关的民俗文化内容,一切教学行动皆向高考看齐,这属于是一种极不正确的教学行为。为了活跃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教师不妨将民俗文化内容设定为课堂点缀,达到多元化的教学氛围。《语数外学习》杂志社官方网站:[M p g#~

比如在对曹雪芹先生《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进行学习的时候,为了体现出整部《红楼梦》的创作深度,教师不妨以这篇文章为切入, 对环境特点、人物性格等内容,从民俗文化的方面进行引入。像林黛玉刚刚进入贾府的时候,教师不妨从整个“接待程序”内容上入手,像“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老师在讲解的时候,不妨借助绘画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对我国传统建筑格局进行认识。还有像关于人物服饰的描写,“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等内容,既能够从侧面体现“贾府”的奢华富贵,同时也能够将人物性格表现出来,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对作者所处的满清时代背景和民俗文化背景展开进一步了解。

?x1x SR)p&PM0

结语

W:G&F!x!qmZ+Q TS0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上,针对民俗文化教育的内容,教师应该多方位、多角度的进行引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可能巩固学生语文学习意识,这对素质教学理念的贯彻,也能够起到推动的作用。

(u*fT[|0

参考文献

N p.P*K7E,p0

[1]王甜.高中语文教学应植入民俗文化教育[J].新课程(),2016(08):227.《语数外学习》杂志社官方网站%[1a$qCcB$r[6j

[2]杨霞.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民俗文化教育[J].当代教研论丛,2014(11):2.

sd(k$c&U o-D0

[3]康苗苗.高中语文教学与民俗文化教育关系分析[J].中学时代,2014(18):19.《语数外学习》杂志社官方网站D,@ zz+jV

TAG: 教育期刊 论文发表 语数外学习 职称评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