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语数外学习》杂志社官方网站 >> 本刊动态 >> 其它 >> 详细内容

《最后的常春藤叶》的叙事艺术探析

收藏 打印 举报 来源: www.yushuwaixuexi.com   发布者:语数外学习编辑部
热度0票  浏览23次 时间:2019年9月06日 09:34

沪教版高一语文教材中的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是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的经典之作。小说的结局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展现了老画家贝尔曼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以及小人物间相濡以沫的温情。欧·亨利巧妙叙事,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下面,笔者就带领大家探究一下《最后的常春藤叶》的叙事艺术《语数外学习》杂志社官方网站_;B/P$o+bg;c @8C

一、抓住小说中的叙事时间,提出问题《语数外学习》杂志社官方网站kcK,Bt_ m

叙事时间是叙事学中的概念,也叫文本时间,指的是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即叙述故事的过程,是作者对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加工后提供给读者的文本秩序。通读《最后的常春藤叶》,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叙事时间与人物的活动密切相关。为了更好地解读与分析,笔者就将文中各个时间点出现的人物和相关情节进行了整理,具体如下:《语数外学习》杂志社官方网站w4S7A:m'I tU4L

A.5月琼珊和苏艾入住格林威治村,并租下画室。(第1-3段,375字)《语数外学习》杂志社官方网站{9rq!H&t'@7[

B.11月肺炎来袭,琼珊病倒。(第4-5段,226字)《语数外学习》杂志社官方网站{0oE RC#NJ9hz'I

C.一天早晨,琼姗病重,把希望寄托在最后一片叶子上。(6-36,1935)

e+A+a,c n5w'U0

D.第二天早晨琼珊病危,但叶子还没落。(第37-43段,314字)《语数外学习》杂志社官方网站N&^%VB:p

E.黄昏时叶子仍然在墙上。(第44段, 67字)

9uE-Wk4zl W0

    F.天色刚明,叶子仍在墙上。(第45-48段,166 

7W ~D)^{:\ A"z0

G.一小时后,琼珊说希望去那不勒斯海湾写生。(第49-50段,25字) 

d)n"y&_'s-U`*i0

    H.下午(第三天下午)琼珊病情好转,贝尔曼被送医院。(第51-52,127字)

-]Dlf'H#@6YFt0

I.第二天(实为第四天)琼珊脱离危险。(第53段,32字)

*@7I6Uv-A nA~ ZW"s I0

J.那天下午(实为第四天下午) 苏艾告诉琼珊那片叶子是贝尔曼画上去的,老画家也因此得了肺炎,不幸去世。(第54-55段,266字) 

9^|R2b5^;o0

小说中的时间线索非常明晰,且几乎是线性推进的,不涉及倒叙、插叙和交错叙事。仔细思考,我们会发现其中有很多值得玩味的地方。比如,在CD之间,作者省略掉了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夜晚。从后文苏艾与琼珊的谈话中,我们知道那片不落的常春藤叶是老贝尔曼在夜晚的凄风苦雨中画上去的。这是多么感人的一个情节,作者完全可以浓墨重彩地叙写,但他却选择了“省略”此部分内容,这是其一。其二,DEF分别对应三个不同的时间点,描述的内容却如出一辙——最后一片叶子没有落下。一向节省笔墨的欧·亨利为何要在此处“重复叙述”?此外,G处的“一小时后”相对于其他时间点来说,单位更小也更精确,叙述的内容却不过短短25个字。那么,这一时间点是否可以省略?其重要性又体现在哪里?其三,老画家贝尔曼是小说的主人公,但文中对他的描写(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却不多,基本上都围绕琼珊展开,从她病倒,到病重,到病危,到病情好转,再到脱离危险,作者将整个过程都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语数外学习》杂志社官方网站f:@BuQ xX*Ni

二、了解叙事学中的两个概念,解决问题

O P4R%CZ+B@1u0

为了解答上面的这些疑问,我们需要了解叙事学中的两个概念:加速叙事和减速叙事。加速叙事,是指“用很少的篇幅概述较长时间段里发生的事件”;减速叙事,是指“短短的故事被表述成文本中很长的一段”。通过控制叙事的速度,作者往往能使文本呈现出曲折美和生动美。在加速叙事中,最快的叙事方法就是省略,叙事时间为零,却能使故事时间(故事时间,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变得更长。欧·亨利省略掉老画家冒雨画叶的情节,一方面可以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凸显老贝尔曼的高尚品格,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故事结尾更加出人意料,意味深长。同样,在刻画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作者也使用了“假省笔法”。从表面上看,作者对琼珊的描写远远多于贝尔曼,似乎前者更为重要一些。但实际上,后者才是小说的主人公,他身上的牺牲与奉献精神、崇高的人性美才是作者重点赞美的点。欧·亨利通过这样的“假省”,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了。

_ l9VoV te0

与加速叙事相对的是减速叙事,而减速叙事最常见的一种手法就是重复。作者为什么要多次描写“最后一片叶子没有落下”?一些人认为,“叙述者对某一事件一再提起,往往是在其中隐含了特殊的叙述意图”。作者一直强调“最后一片叶子未落下”,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暗示了叶子本身是虚假的,且看这段描写:“经过了漫漫长夜的风吹雨打,仍旧有一片常春藤的叶子在墙上。它是藤上最后的一片了。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那锯齿形的边缘上已上了枯败的黄色,它傲然挂在离地面20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注:着重号为笔者添加)“贴”“染”“傲然”“挂”等字已暗示最后一片常春藤叶是被画上去的,那么画者是谁?这也就为故事的结局埋下了伏笔。同时,对于琼珊来说,最后一片叶子是她活下去的信念,叙述者不断强调叶子没有落下,实际上是对琼珊生的希望的强化和肯定。正因为有了这样积极的心理暗示,才有后文琼珊说希望去那不勒斯海湾写生的情节。由此可见,这几处细节在小说中都有着各自的功能,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不可或缺。除此以外,欧·亨利还擅长通过概述来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概述介于加速叙事和减速叙事之间,它显示出“叙述者驾驭故事时间的能力,同时也为读者展示出故事的远景,使读者能掌握更为全面的信息”。小说开头几段文字通过描写当时的社会环境,如“18世纪的三角墙,荷兰式的阁楼,以及低廉的房租”“错综复杂、狭窄而苔藓遍地的巷子”,向读者展现了一群居住在格林威治村的艺术家们穷苦的生活。而这种穷苦的生活状态恰与后文小人物之间相濡以沫的温情形成了照应,让读者在感动之余更有深思。《语数外学习》杂志社官方网站Y?+j|9e2\

有小说家曾指出:“时间在小说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凡小说家们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无一例外地都会对时间加以充分利用。”在《最后的常春藤叶》中,欧·亨利正是通过控制叙事时间,才使小说的情节更加曲折多变,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语数外学习》杂志社官方网站L XT;^7n+U n%s

TAG: 北大核心 论文代写 论文投稿 文章发表 语数外学习官网 杂志征稿 职称评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