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语数外学习》杂志社官方网站 >> 本刊动态 >> 其它 >> 详细内容

古代文化考查不能偏离“语文味”

收藏 打印 举报 来源: www.yushuwaixuexi.com   发布者:语数外学习杂志
热度0票  浏览1次 时间:2020年12月28日 11:47

最近高三做了一套“2021高考调研模拟卷”,文言文阅读选用的是《隋书·列传第三十》里的赵才,其中考查古代文化的题是这样的:

4o ?~t}t7j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u {mi8B qA9X0

A.字,又称“表字”,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须在本名以外另起表示德行或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字。

.AUlN$k `0A!Lc-M0

B.受禅,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旧皇帝让出的帝位,起源于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

1E+cV hJ0m0

C.碣石道,从秦汉一直沿用至近代的通往碣石山的通道,为内地通往东北地区的主要交通途径。《语数外学习》杂志社官方网站 U9L `\ h}.u

D.廷议,大臣在朝廷上商议或发表议论;隋代演化为廷臣集议“事关大利害”的政事的议事制度。《语数外学习》杂志社官方网站/B[+c2A,Y,J&kv-I

    仔细阅读选项,并结合文中“相关内容”分析,发现:A项对应的文字是“赵才,字孝才”;因为“字”多是对“名”的解释,与“名”有意义上的关联,故叫“表字”,此项无误。 B项对应的文字是“高祖受禅”,受禅是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出的帝位,上古时期就有“禅让”,所以此项无误。 C项对应的原文文字是“及辽东之役,再出碣石道,还授左候卫将军”,结合“辽东之役”看,选项讲“通往东北地区”应该是对的。况且学生在《春江花月夜》学过“碣石潇湘无限路”,在《观沧海》里也学过,好判断。 D项对应的相关内容是“帝遂幸江都……时江都粮尽,将士离心,内史侍郎虞世基、秘书监袁世充等多劝帝幸丹阳。帝廷议其事”,说“廷议”是大臣在朝廷上商议或发表议论,没错,——廷,名作状,在朝廷上;学生在《廉颇蔺相如列传》里学过“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廷见”就是在朝廷上接见。但这里隋帝杨广到了江都,不在朝廷,D项说“廷臣集议”大事,应该也是正确无误的。

D"XL(_P%uQ0

    题目要求选“不正确的一项”,怎么办呢?提供的参考答案竟然是D项,理由是:“廷议”被“演化为廷臣集议‘事关大利害’的政事的议事制度”是在明代而不是在隋朝。《语数外学习》杂志社官方网站H Mb(eAmy

这究竟是考语文,还是考历史呢?题干是说考“相关内容的解说”,现在结合相关内容来理解,却错了;而提供的答案和“相关内容”又似乎不相干——原文找到的相关内容里,哪里能找到“明朝”的痕迹。这样的考查是不是太偏、太怪了!这样的语文命题是不是缺乏一定的科学性。《语数外学习》杂志社官方网站V;xX iXG3I~3B

语文知识包罗万象,历史文化知识自然包含其中,自古就有文史一家之说。语文的学习从来不排斥记忆,一直在能力层级里就有“识记能力”。作为语文阅读的材料,选什么种类都不为过,但考查的形式也可以侧重“识记能力”,但需要慎重。像这种古代文化的考查,不能忘却了“语文味”,更不能用“历史味”——用完全记忆的考查方式来挤兑“语文味”。

"V:Qe,w,W0s9_4~0

    什么是“语文味”呢?

v*R&AsQ9E!X0

首先提出这一概念的特级教师程少堂先生认为:“语文教学过程中,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 特级教师王崧舟“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特级教师黄厚江说:语文就是语文,要求语文课应该有语文的味道。是不是真正的语文课,除了可以理性地进行指标分析,还可以根据感觉去判断。特级教师周一贯认为“语文味”总是原生于“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运用之中,如果教师只是关注课文言语传达的内容,……完全忽略了课文‘怎么说’和‘为什么这样说’的语言表达之魅力。那么,这样的语文课,也许有了浓浓的知识味和文化味,却没有浓浓的语文味……真正的语文味应当是语文的言语形式和思想内容之间的同构共生之‘真’,和谐统一‘善’和珠联璧合之‘美’。”

/}Ynme(r0

    从几位老师对“语文味”的理解上看,基本上都强调了“语文味”就是要坚守语文学科特点,以语言学习为核心的阅读、理解、赏析活动。如果一节语文课偏离了“语言文字”这个核心,就没有语文味或语文味就淡一些。虽然几位老师讲的是教学上的“语文味”,但教考结合的原则要求,考也要体现“语文味”,否则就是教考分离。《语数外学习》杂志社官方网站 K8k Z:h7IlHt6h

    拙以为,古代文化的考查,最好能引导学生从所考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上分析、理解,从而得出对加点词的解说是否正误的结论,而不是完全靠记忆。像这题的这种考查,只会带来很坏的导向,古代文化考查会越来越怪,越来越偏,师生备考的范围会越拓越广,学生的热情和信心会越来越低,最后造成的是学生对文化传承的冷漠,对古文化学习的放弃,寄希望于运气、猜题。

-LO^]'{.|0

当然,考查古代文化不是不可以突出记忆,但要为了方便师生备考,要限于语文教材之内。教材上已经出现的,可以用记忆的形式让学生辨识;教材上没有的,应能让学生从“相关内容”中分析、理解。即使要引导师生在课外作拓展式的备考,也应该是针对浅显的、常见的古代文化,而不是“倒逼”学生去学文化史,引导语文教师变身“历史教师”,淹没在古代文化的海洋中,最后课外的没学好,就连课本内的古代文化学生也没掌握好,拐棍打蛇,两头丢。

#TU NRvT.qKG-}0

文言文的考查一直坚持“浅易”的导向,就是一些繁、难之处,在命题时都要删改或回避;作为文言文考查其中的一部分,古代文化的考查也该“浅易”,适合高中阶段,适合学情。命题时,要考查记忆,但更应考对文言相关材料的理解和推断能力。就算是按历史的方式来考, “‘廷议’被‘演化为廷臣集议“事关大利害的政事的议事制度是在哪个朝代?”这种命题,简单、机械,是引导学生读死书、死读书,早就被批评、否定了,要考也该是问题情境化。进入语文学科,考查更要情境化。

:L3h1\!j!k0{SR&s0j0B0

比如2020年全国一卷,选用的是苏轼的传记,其考查古代文化的题是这样的:

k)x-M)@ m\9t5N4b|_0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语数外学习》杂志社官方网站uJ2Bh'nM

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

i;Z-]:k zX6N0

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语数外学习》杂志社官方网站4aU Sid

C.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

4\'Gv2w%Z/qq;yj0

D.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语数外学习》杂志社官方网站0O,bf2uL/AN!D}8Ie

    对于A项,其相关内容是“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可以推断,“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是正确的。“主司”是学生陌生的文化知识,但此项可推断。B项,相关内容同A项,虽相关内容不好推断,但这知识点学生不陌生,教材中多次涉及,也在学生备考范围内,此处考查记忆能力是合适的,“殿试”多由皇帝主持,偶尔也可由大臣主持。C项相关内容是“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司农,是常见的,凭记忆可判断;就是根据相关内容推断,也可从与“民”有关的文字作出判断。D项,“当轴者”比较生僻,但考查的是推断能力;与其相关的内容是“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从“轼恐不见容,请外”可以推知。《语数外学习》杂志社官方网站(jzjM_ Kh

可以看得出,这样的高考命题非常规范,常见的知识可考学生的记忆能力,生僻的知识就考情境下的推断能力。许多大市的模拟卷却不是这样,却热衷生僻的知识考记忆,基本没有推断。这往往大大打击了学生的备考信心。《语数外学习》杂志社官方网站-J9i*s(|6`,S(fU

或许,有些大市的命题者认为把生僻的文化知识情境化,让学生推断,太容易,基本就是送分。如果真的这样想,那就是放弃了文化传承的担当,失去了测评效果;也违背了“浅易”的原则。何况试卷题型有难、中、易的分层,不要一味求难!命题时要有学生,要有测评的效果意识。同时也希望一些资料选编者不要过度追逐利益,希望一些高三教师先做题,然后选题,或改题,做到遵循高考规律,让学生有“法”可依,而不是望“题”兴叹,畏惧、逃避。《语数外学习》杂志社官方网站V%W/jcR&a \a+U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教师要看到平时模拟与高考题型在规范性上的差异,要常常告诫学生,鼓励学生,不要被平时不太规范的模拟卷消耗了信心、热情,要正常备考,要相信高考。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复习备考时,除了要熟悉教材内涉及的古代文化,还要积累教材内未出现但常见的古代文化,要注意落实“词不离句”的原则,结合相关内容来推断,掌握一定的答题方法。

2T$QWxu'p Hz0
TAG: 语数外学习官网
上一篇 下一篇